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城市中大量的桥下空间如何利用,检验城市的管理水平与价值取向。苏州、无锡、泰州等地探索激活利用桥下空间,贯通绿道步道、增设口袋公园、增补服务设施,扮靓城市风景线,打造居民休闲好去处,让城市的“角落”更可亲。
城市发展不能总停留在大拆大建的粗放发展阶段,而要注重向存量空间要效益。吴良镛先生提出,城市建设应实施“有机更新”:遵循城市内在的秩序和规律,顺应城市的肌理,采用适当的规模、合理的尺度,依据改造的内容和要求,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探求城市的更新发展。一些地方在推进城市更新时,越来越注重对桥下空间、废弃码头等长期闲置、利用不足、功能不优的公共空间和老旧建筑进行改造提升,推动城市存量空间的活化与利用。
城市空间的活化与利用,使得公共空间功能更加完善,进而让居民生活更加多元丰富。从利用人防空间打造居民纳凉好去处到见缝“插入”口袋公园,从废弃码头变身“城市客厅”到桥下空间转型居民休闲场所,通过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,这些曾经被遗忘的角落变得“可亲可近”,打开了更多居民活动空间。可以说,城市更新既是空间改造,也是对市民生活方式的重塑,目的是让美好生活“看得见”“摸得着”“走得进”。
一座城市的品格和气质,不光看“高楼大厦”,还藏在“背街小巷”“角角落落”里。一条道路,一座桥,一个公园,在不同形态的城市“微细胞”里,人们可以触摸一座城市的温度,感受城市管理者的用心。城市中还有不少像桥下空间这样的角角落落,各地应从满足居民需求的角度出发,因地制宜,下好绣花功夫,用恰当的方式激活空间,为城市发展添活力,为居民生活添精彩。
当然,激活城市的边边角角,不光是规划师的责任。城市共建才能共享。政府、企业、规划师、居民共同参与,通过决策共谋、发展共建、建设共管、效果共评,让“更新”后的空间拥有可持续的生命力,高品质的美好生活才能照进现实。
标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