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快讯  >  正文
环球通讯!在上海徐汇滨江的咖啡市集,来了两位穿着传统彝族服饰的姑娘
2023-05-20 18:36:49 来源:澎湃新闻

黄浦江畔,咖啡飘香。作为第三届上海咖啡文化周的重磅活动之一,徐汇滨江打造了浦江沿岸最大规模的“国际生活集市”。“最全品牌、最长岸线”,滨江沿线5公里的咖啡市集,在初夏的微风中展示魔都腔调。

展台前两位穿着彝族传统服饰的姑娘。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摄


【资料图】

百余家咖啡摊位各具特色,流连在市集中的游客也不吝展现自己的都市时尚气质。在一片摩登氛围中,两抹鲜红显得尤为亮眼。在市集中的“云南好物馆”,两位高挑的女士穿着传统彝族服饰,吸引诸多游人驻足围观,上前合影。

这两套服装是张华跨越千里从云南石屏带过来的。她是云南石屏花腰彝绣艺馆的负责人,也是花腰彝绣的非遗传承人。张华向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记者介绍说:“花腰彝绣都是纯手工制作,绣工较多,花采用的是三层叠绣。她们所戴的帽子,中间的杨梅花代表石屏的杨梅产业,边上方形的花纹代表石屏的豆腐。不仅把刺绣穿在身上,还要把吃的也穿在身上。”

这两套衣服也是纯手工刺绣。在奔赴上海的旅途中,张华需要给一些装饰做专门的定型。到市集现场它们被穿上身后,张华也会提醒要小心一些。这次参展,张华和另一位同事两个人从石屏出发,拖了三个大箱子,满满当当600多件各式各样的产品。刺绣的戒指、礼盒、小包,还有精油口红、麦秆包等等,这些都摆在了展台上。

起初,张华以为这次市集会是以展示为主,但出乎意料的是,市集开始的第一天(5月18日),她带来的很多产品就几乎卖得差不多了。“现在展台上你看到的,很多在市集结束后都要寄给客户。当场卖给他们的话,展台上就没东西放了。”她说。

面对展台络绎不绝的市民,张华只能掏出手机展示自己的微信二维码,请大家添加好友。她也向大家解释说,线上交流可以有更多不同的样式选择,大家也可以提出一些个性化的需求。

花腰彝绣是云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。目前,张华所在的绣美彝山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采用“公司+合作社”的模式,不断在当地培训绣娘,帮助贫困绣娘灵活就业,并对非遗传承持续地进行时尚化改良。张华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目前签约的绣娘有1000多人,培训过的超过3000人。

以石屏花腰彝族刺绣为装饰元素的口红。

展台上另一款吸引不少市民的产品是口红,也是花腰彝绣时尚化改良的一个典型。它在装饰上采用了花腰彝绣的经典图案元素,用料则是提炼自石屏当地种植的天竺葵。小小一支口红,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,解决了众多贫困农户的销路问题。

云南好物馆前游人络绎不绝。

千里送好物,持续多年的沪滇协作对口帮扶,让更多云南的优质产品走到上海,被更多上海市民看见。这一云南好物馆由徐汇区专门设立,就是为了给云南对口州县参与咖啡文化节牵线搭台。

而在咖啡文化周提起云南,人们也总会想到咖啡豆,云南的咖啡品牌也同样没有缺席。在馆内的另一侧展台,拥有70余年历史的“保山小粒咖啡”比顿咖啡现场展示着手冲咖啡、虹吸壶咖啡。销售主管施津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这次市集是他参加过的几次展会活动中规模最大,人数最多的,而且露天环境也让人更加舒适。

时不时有市民停下来看他制作咖啡,一位大爷甚至分享起了自己的心得:“水流要慢一些……要泡上两分钟……”上海浓郁的咖啡文化给施津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,他说经常碰到来买的人可能比自己还要了解咖啡豆的硬度、口感等等知识,这在云南是不可想象的。

施津洋现场制作咖啡。

通过沪滇协作搭建的桥梁,比顿咖啡也走进了魔都。施津洋表示,市场打开之后,可以帮助到保山当地的咖农进一步促进增收,改善生活。目前,比顿咖啡也已经在上海展开选址工作,计划今年有门店开业。

自1996年起,中央确定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,徐汇区也和云南省红河州建立了密切联系。据悉,近年来,徐汇区年均帮助销售云南地区产品3亿元以上,通过科技赋能,推动智慧生产,并不断通过线上线下的协作打造特产爆款,拓宽销售渠道。今年,徐汇区将进一步推动“上海市场+当地产品”全面融合,助力龙头企业出滇入沪,探索创新消费协作的方法和路径,提升对口帮扶贡献度。

标签:

精彩放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