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快讯  >  正文
“上海样板”:科技与消费的同频共振
2023-05-15 16:13:03 来源:天极大咖秀

忽如一夜东风来。

千里淄博赶“烤”,外滩人潮如海,圆明园门票首次售罄……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带着积攒三年的热情,“史上最火五一”以2.74亿国内旅游人次,1500亿国内旅游收入,摁下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加速键。

中央政治局会议说,恢复和扩大需求,是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。

而现在,整个世界都已经见证,重新爆发活力的中国,是何等大潮翻涌,生机勃勃。

尤其值得关注的,是上海。

五一长假期间,中国五座城市接待游客数量破千万,上海以1564.94万排第二;五座城市旅游收入超百亿,上海以188.97亿排第一。

以“五五消费节”为引领,数字经济为引擎,这座“中国消费第一城”,用充满魄力的顶层设计,打造出了一个提振中国消费的“上海样板”。

(2023年5月1日的上海外滩,图片来源于微博)

【1】

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之都,更是中国的消费之都。

十里洋场,东方都会,黄浦江边的灯火繁华,引领着中国的时尚与潮流。

2022年,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.64万亿元,规模为全国城市之首;全球零售商集聚度超过55%,国际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%,仅次于迪拜,为全球第二;口岸消费品进口额在全国的总体占比超过40%,其中服装甚至接近70%。

疫情之前,上海就已经提出“上海购物”计划,计划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、引领国际消费潮流的风向标,以及人人向往的“购物天堂”。

疫情期间,上海首创的全国首个大规模综合性消费节庆活动“五五购物节”,更是在中国刚打赢第一波疫情遭遇战,人心浮动,消费凋敝的关键时点,有力促进了上海的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,也为各地的稳经济促增长树立了政策标杆。

据统计,自2020年以来,每一届“五五购物节”都举办重点活动超200项、特色活动超1000项,参与企业线上超50万家、线下超10万家,发放消费券超100亿元。

如今,疫情已经消退,而这个发轫于疫情的五五购物节,却已经承担了新的历史任务,因而更加繁荣。

今年,是中国的“提振消费年”。如何改善消费条件,创新消费场景,营造消费氛围,提振消费信心,这个问题的答案,上牵中国经济,下系亿万民生。

而“五五购物节”,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关键时期,上海乃至中国商业创新的一个“新样本”。

作为由政府主导的城市节庆,“五五购物节”以强有力的政策举措和政商合作,凝聚了这座中国GDP第一强市的各方资源,确保了整个活动强大的影响力和标识度。

与此同时,它又大胆拥抱在线经济、新型消费等新业态、新模式,瞄准疫情催生出的消费新模式和新理念,充分发挥社会合力,打造了一个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的消费创新高地。
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“五五购物节”既立足上海,又跳出了上海。

它不仅是上海恢复和扩大消费,全力“稳增长”的关键抓手;也不仅是上海打造“国际消费中心”城市战略的重要引擎;更是一个辐射长三角、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开放平台,是疫情之后,中国提振消费信心一个新的“风向标”。

【2】

城市,并不是一个冰冷的地域概念,而是人、空间、经济与文化共同组成的,有温度,会流动,可感知的多元共同体。

作为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交融的“中国之窗”,上海的“城市温度”是包容。

在上海,我们能听到龙华寺的梵唱,也能听到徐家汇的圣歌;可以在老街品茶,可以在新天地喝咖啡,这里也从不排斥任何可以带来进步与开放的创新。

“五五购物节”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同样源于上海对数字新经济的敏锐与包容。

如果说,“五五购物节”是提振消费的“上海样板”,那么,这个样板的背后,离不开强劲的数字引擎。

在2020年,直播电商才刚刚兴起,“五五购物节”就已经全面拥抱这一消费新模式,短短两个月内,通过直播电商吸引了超52万家线上商家和超10万家线下商家参与,组织直播带货场次超过29万场,累计观看人次达9.5亿。

事实上,也正是在当年4月,“五五购物节”揭幕前夕,上海在全国率先发布了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,以数字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,抓住了时代的“新机遇”。

如今,伴随电商、直播等新经济发展,伴随以90后和00后为主力的消费升级,从形式、结构、场景到工具,整个中国的消费趋势都已经全面颠覆。

上海也在数字治理、零售新业态、直播经济、金融支付等各个领域,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便利优势,优化消费供给结构,最终实现了迅速集聚全球消费资源,加快创新消费场景。

以直播电商、新电商为代表的数字经济,更是在“五五购物节”中,不但自身实现迅猛增长,也对实体消费带来了明显的反哺和拉动。

【3】

尤其值得一提的,是拼多多。

作为诞生于上海的新电商平台,拼多多已连续四年积极参与“五五购物节”,累计投入消费补贴逾120亿。

更重要的是,新经济并不是简单的交易方式变化,更代表着从管理、生产、销售、物流、金融、信息等整个消费产业体系的全面改变。

从长期来看,上海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宏大蓝图中,不仅是用户消费的“买买买”,还更着眼于如何带动产业发展,优化消费环境,构建消费生态。

而在这些方面,拼多多都与上海实现了同频共振。

消费补贴上,拼多多主站开启40亿消费补贴,设立“拼在上海 乐享多多”购物节专区,撬动万人团、多人团等资源,联合总台央视、东方卫视举办专场带货直播,开启了覆盖全体上海市民、辐射全国的消费狂欢季。

场景创新上,拼多多展开新供给尝试,多多买菜在全市16个区1.3万个居民小区投放了6000万张买菜专用消费券,围绕上海老字号、名特产、对口支援与对口合作地区优质商品等,落实“天天有活动,日日有爆点”。

消费组织上,拼多多充分调动了“上海团长”的力量,让促消费的政策与服务进区入户,提升买菜服务对周边消费的辐射效应,对于盘活小店经济起到了精准促进的作用,做到了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。

质量升级上,翠恬生菜、极星小番茄等多多农研科技大赛的明星产品登陆上海多多买菜,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销售转化,也进一步满足市民对于健康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升级,助力了上海农业的供给侧升级。

定向援助上,拼多多通过直播,帮助安徽六安瓜片、云南蒙自蓝莓等上海对口支援与合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破圈,让更多优质的特色农产品获得更大市场。

所以,拼多多不仅发挥了高达8.69亿活跃买家群体的庞大流量效应,帮助上海本地老字号品牌及产品实现走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突围;

不仅以集聚全球消费资源的强大供应链和高额补贴,激发消费最后一公里、15分钟生活圈的烟火气,让3000万上海居民享受了消费愉悦;

更重要的是,它以自身的资源与技术,催生消费全周期的产业创新,驱动消费供需结构优化,从而与上海真正产生“乘数效应”,让更多人看见了上海的消费潜力,看见了中国商品的丰富度,看到了疫情之后,广袤中国喷薄涌动的无限消费活力。

【4】

很多人可能会问,中国电商平台并不少,为什么特别提拼多多?

不仅仅因为,拼多多根植于上海,与这座城市有更多的情感共鸣,为这座城市的消费创新投入了更大努力。

更重要的是,“上海样板”不仅是上海模式的成功实践,也是拼多多模式的成功实践。

提振消费,靠的不是口号。

从国内到全球,购物节早已泛滥成灾。“五五购物节”最终的成功,依然是回到了那个根本逻辑:用户愿意买单。

这也正是拼多多的优势与初心。

在提振消费的时代命题中,拼多多有着三个无可比拟的独特性——最低价格、最全品类、最优服务。

(1)最低价格:

拼多多通过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让供需之间能够更加精准匹配,形成规模经济,从而降低了边际成本。

通过“零佣金”等手段,为商户提供合理的市场进入成本,同时让消费者获得更多价廉物美的产品,以此吸引更多的商户和企业进入,激发更大的消费潜力。

拼多多对市场的垂直细分再造,进一步提升消费服务能力,交易撮合效率也是所有电商平台中最高的,有效帮助了消费者缩小价格信息差和决策成本。

(2)最全品类:

拼多多普惠的,不仅仅是消费者,还有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和农产品商家。

通过供应链优化,结合品牌化、规模化的系列活动,整合多方资源,在“以补促消”的同时,实现了“以销带供”。

针对不同地域、年龄、身份消费者的细分需求,对生活必需型消费和改善型消费提出有针对性的供给方案,还能反向推动商品提质迭代,不断完善消费环境,创新消费场景。

最终,从国际大牌、“沪字号”国货、到边远山区的特色农产品,它们的势能都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挥,在更好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,进一步提振了整个消费生态的正向循环。

(3)最优服务:

消费者的体验,是整个消费环节中,最重要的一环。

对此,拼多多一直有充分准备。

拼多多贯彻“消费者优先”原则,完善监管规则和交易规则,强化售后服务保障和支持体系建设。

尤其是在传统的7天无理由退货等电商服务基础上,进行了大量微创新:

比如把店铺5分钟内回复率不能低于70%,升级至店铺3分钟回复率不低于80%;

对新疆、西藏等边远地区近期升级为“包邮区”;

把绝大部分品类从支持72小时发货,升级至支持48小时内发货;

在售后策略上对老人及偏远地区的消费者进行服务倾斜;

……

而多多买菜在“五五购物节”的“买菜进社区”,探索志愿者送菜上门等尝试,更进一步优化最后一公里的消费体验,提升了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。

整体来说,无论降低消费门槛,丰富供给释放需求,还是优化消费环境,拼多多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帮助上海切中了当下提振消费的关键痛点,实现了真正的消费普惠。

【5】

将视野拉远,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“上海样板”的意义与价值。

如果说,疫情期间的促消费,是稳经济。

那么,当下的促消费,则是中国在全新历史时期,切换发展车道的根本底座。

疫情叠加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,我们既需要消费来提振经济信心,更需要消费来支撑经济主体结构从外需向内需的关键转变。

所以,在两会的《2023 政府工作报告》中,扩大内需在经济工作重点中的位序,从去年的第5部分,提升为了今年的首位。

商务部甚至也将2023年定为中国的“消费提振年”。

而各地政府也普遍强调,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,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,湖北、福建、云南、海南等省份目标今年的社零增速目标,甚至超过了10%。

如何扩大消费规模、创新消费能力,已经成为地方政府开辟发展新赛道、培育新动能的一个必选项。

从文旅局长们的“Cosplay大赛”,到五一期间的旅游潮起,本质都是这场时代大潮的折射与缩影。

从这个意义上来说,上海与拼多多的成功实践,不仅服务了产业链和消费者,不仅为它们实现了发展的跨越,更为其他城市的消费提振,提供了参考和学习的样本。

标签:

精彩放送